聚合氯化铝(PAC)的正确使用方法如下,以确保其在水处理过程中的高效性和安全性:
1. 小试确定投药量:
• 在正式使用前,根据原水的具体情况(如浊度、pH值等),进行小规模试验,以确定最合适的投药量。这一步骤对于节约成本和优化处理效果至关重要。
• 溶解配制:
• 将固体聚合氯化铝按1:3的比例加水溶解,即每1份PAC加入3份水,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。
• 可进一步稀释成所需浓度,一般建议配置成2%-5%的水溶液(重量体积比,W/V),如配成3%溶液:取PAC 3克放入洗净的容器中,加入约50毫升清水溶解,再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并摇匀。
• 稀释使用:
• 将上述浓溶液再加水稀释至2%-3%的工作浓度。注意,溶液浓度不宜过低(低于1%易水解失效),也不宜过高(以免造成浪费)。
• 加药操作:
• 根据小试确定的投加量,将稀释好的溶液均匀加入待处理的水中,加药点应选择在水流湍急处,以利于药剂的快速混合和反应。
• 加药过程中应维持适当的搅拌,以加速絮凝过程,但搅拌不宜过猛,避免破坏已形成的絮体。
• 调整与观察:
• 在运行过程中,持续观察沉淀池的矾花形成情况和出水浊度,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投药量。如果矾花少且余浊大,表示投药量不足;反之,若矾花大且上翻,余浊高,则可能是投药量过大,需适当调整。
• 注意事项:
• 溶解和使用PAC时,水温不宜超过50℃,高温会促使PAC热降解,影响效果。
• 溶解容器和工具应保持清洁,避免杂质引入。
• 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,以防化学物品接触皮肤或吸入。
• 配合使用:
• 在某些情况下,PAC可与聚丙烯酰胺(PAM)等絮凝剂配合使用,以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澄清度。
遵循以上步骤,可以确保聚合氯化铝在水处理过程中的正确使用,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