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M(聚丙烯酰胺)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基于其优异的絮凝性能,具体使用步骤如下:
1. 需求分析:首先,根据处理水的具体情况(如浊度、污染物种类等),确定是否需要使用PAM及合适的型号与剂量。
2. 溶解准备:将PAM粉末缓慢加入清水中,通常采用机械搅拌装置,以避免出现凝胶块。溶解过程应在低温下进行,温度不宜超过60°C,高速搅拌速度下溶解时间一般为30至60分钟。
3. 投加:溶解好的PAM溶液通过计量泵均匀投加到待处理的污水中。投加点通常设置在反应池或混凝池,以确保PAM与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充分混合接触。
4. 混凝反应:加入PAM后,其长链分子会吸附在悬浮颗粒表面,通过电荷中和、架桥作用促使颗粒相互聚集形成较大的絮凝体。
5. 沉淀分离:经过一定时间的混凝反应后,絮凝体在重力作用下沉降,实现固液分离。此过程可以在沉淀池或澄清池中进行。
6. 排泥处理:沉降下来的污泥需进一步浓缩和脱水处理。在污泥脱水环节,PAM同样可用作污泥调理剂,提高脱水效率。
7. 效果监控:定期检测出水水质,评估PAM处理效果,并根据需要调整PAM的类型、投加量及投加方式,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