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C(聚合氯化铝)和PAM(聚丙烯酰胺)的搭配使用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絮凝工艺,旨在通过两者的互补作用达到更佳的混凝沉淀效果。以下是它们搭配使用的步骤和原理:
1. 预处理阶段 - PAC添加:
•首先,向废水中投加PAC。PAC作为无机絮凝剂,能够迅速压缩废水中胶体颗粒的双电层,促进颗粒间的相互接近,形成细小的絮体(这一过程称为凝聚)。
•投加量和搅拌速度需根据废水的性质和实验确定,以确保PAC充分分散并发挥作用。
2. 慢速搅拌:
•在PAC投加后,进行慢速搅拌,有助于细小絮体的逐渐成长,避免过早破碎。
3. PAM添加:
•随后,在适当的时机加入PAM。作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,PAM的长链分子能通过吸附架桥作用,将细小絮体进一步聚集为更大、更稳定的絮凝体,提高沉降速度和固体分离效率。
•PAM的投加点通常位于PAC作用之后且靠近沉淀池入口,投加量也需要通过实验确定。
4. 静置沉淀:
•加入PAM后,减少或停止搅拌,让形成的大型絮体自然沉降。这一步对于固液分离至关重要。
5. 分离与后续处理:
•沉淀下来的污泥可以通过污泥脱水等后续工艺进一步处理,而上清液则达到净化的目的。
PAC和PAM的组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,尤其适合处理含有较高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废水。不过,具体的应用参数(如投加比例、顺序、搅拌条件等)需依据废水的实际测试结果调整。